查看原文
其他

张文宏:全球疫情在今夏结束概率很低,不感染的秘诀有一个关键点

掌上医讯 2023-09-22


来源:央视新闻、广州日报、人民网、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


目前,中国国内疫情从暴发期进入康复期,但境外正进入全面暴发期,疫情进入了全球大流行状态,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境外输入风险。近日,人民网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,为大家解答当前形势下还应注意的问题。

张文宏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。唐小丽 摄


记者:现在,中国的疫情已经从暴发转入康复期,但是境外却全面暴发,中国由此面临着境外输入的高风险。就目前阶段看,国内应如何做好防控?老百姓又该如何做好防护?


张文宏:面对这次疫情,全国人民都蛮艰难的。全国支援湖北,到现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,疫情基本上控制住了,全国各地基本没有本地病例出现,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。但现在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新中心,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,后续我国仍然面临较大的输入性风险,我们要严阵以待,迎接“二次过草地”的挑战。

原来我们预估疫情于4月份结束,后期再拖个尾巴,再控制一下世界的疫情,全球6月份也能结束,我认为这也是合理的。但现在整个欧洲出现了不可控的情况,
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的概率就很低了。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提出的“群体免疫”,这个过程事实上非常痛苦,势必会有大量的人被感染。因为建立一个“群体免疫”的过程非常漫长,意味着会有60%-70%的人被感染。推算一下,周期基本上会到跨年,所以我预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医务工作者都很难停下来了。

对老百姓来说,防控很重要。别人都感染了新冠病毒,我就是不感染,有没有秘诀?
事实上是有的,一定要掌握住传染病里面的一个关键点,就是接触。没有接触,就没有感染。在疫情暴发非常厉害时,我们发现,所有的感染都是密切接触传播开来的。

那么,我们在工作场所如何避免密切接触?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,还要戴口罩、勤洗手。做到这些之后,感染的风险基本上就没有了。有人担心会空气传播?其实,到目前为止空气传播一直是停留在假说之中,我国大多数病例都是在密切接触中发生的。


记者:目前的欧洲国家,意大利情况极为惨烈,确诊病例多,死亡率也高。所以,网上热传是意大利的病毒成分与中国的不完全一样,而是毒性更强。这种说法是否存在?


张文宏:意大利病毒的序列分析结果,目前还没看到明确的数据,所以现在还不能说毒性更强。武汉早期病死率也高,现在已经降下来了,也没听说是病毒成分发生改变。病毒成分发生改变一定要有基因测序的结果来佐证。现在最主要的原因是意大利大规模暴发,重症病人就存在一定比例,如果20000多例确诊者,按照20%的重症比例计算,也有5000人,重症病人太多,医院的救治能力就可能跟不上,死亡率就会升高。如果再暴发下去,会越来越严重。

梳理下时间线,意大利最初的3例病例都是输入性病例。在之后的两周内,并没有出现新的确诊患者。正当意大利全国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,疫情却逐渐发酵。2月22日,伦巴第大区一名38岁意大利男子确诊感染新冠病毒,成为第4例确诊患者。这名患者近期没有到过中国,1月底与一名从上海返回意大利的朋友一起吃饭,但朋友的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。

而意大利第4例确诊者之后的70余例,均与第4例有关。这就是通过一个“超级传播者”形成了一个内循环,在意大利造成很多个社区的传播。因为意大利人不太愿意戴口罩或进行隔离,社区活动也较为频繁,这样就会不断在社区中传播,从前面的几十个到几百个,再往后就是指数级增长。

图片来源:华山感染公众号


指数增长有多可怕?打个比方,假如有一张足够大的纸,每折叠一次,纸张厚度就会翻倍,如果能够折叠46次,那这张纸的厚度将达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。这样的话,很可怕,四五月份,意大利的病例可能会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。这段时间就是要考验意大利能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了。


记者:那个时候,海外同胞要不要回国?


张文宏:这要看他们回来后是不是决定再也不回去了。如果疫情要延缓半年,还要不要读书工作?如果不回来的话,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,让自己不生病才是最好的办法。有效的个人防护包括保持一定社交距离、勤洗手、戴口罩。这三点都能做到,被感染的概率就会很小。


记者:之前有过一种说法,就是随着天气变热,病毒的传染性会变弱。但问题是,病毒已经在南北半球都传播开了,当北半球进入夏天时,南半球就进入了冬天。因此,病毒会不会成为常驻型病毒?


张文宏:历史上很多传染病都是跨季度、跨年份的,2009年的H1N1就跨了年份。现在看,新加坡、印度都不严重,所以会认为天气变热这个病毒就不大容易生存;但马来西亚却有400多例,说明也不仅仅是天气的原因。不过,这些国家病死率都低,起码说明有可能在天气热的时候,重症病人会减少,轻症病人还是有的,否则马来西亚纬度这么低的地方,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确诊病例。夏天,病毒可能容易被控制。但是现在欧洲出现了疫情暴发趋势,有些国家在防疫方面只是应对型,可能不会对轻症病人或无症状病人进行筛查,那就意味着轻症和无症状病人有可能在社会上进行不断传播,这样的话,疫情会一直延续下去。有可能夏天终止不了,等到冬天,可能又会带来第二次暴发。

至于会不会变成常驻病毒?如果这个病毒毒性变得越来越低,那就有可能在人群中反复感染,因为症状不明显,也不会致死,就会慢慢适应,在人体中生存。如果病毒毒性变强,就容易被人类清除掉,不大容易长期生存。因为病人一生病就很严重,肯定会进行治疗、隔离,这个病毒就不容易传播下去。但现在说能不能在人类中长期生存还为时过早,要等到一年或两年以后,看看这个病毒还会不会长期生存。


记者:如今,随着青海、贵州、云南等地不断明确开学时间,上海、北京等各大城市的家长也都在翘首以待。


张文宏:复工、开学,都是极大的问题。说实话,我自己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因为牵涉面太广。需要我国的专家和政府管理部门一起得出结论。对医疗工作者,还有现在工作在防范输入各环节的中国工作者们,比如说海关、社区防控的同志等,要做到把输入性的风险控制到最低。

开学需要各省根据各自疫情来定。如果一直没有新增病例的话,原则上就可以开学了。但眼下的问题是,上海、北京这种特大城市,不断有境外输入性病例。这就需要特殊情况特殊分析,看看输入性疫情是否可控。而且现在已经复工了,一般都是先复工,再开学,复工如果有问题,开学就开不成。因为开学后出现问题的话,就会影响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,可能会造成恐慌,复工相对来说没有这么大规模,要好一点儿。如果复工以后没有出现问题,原则上就可以考虑开学的事了。


记者:网络上一直对中药西药哪个更有疗效讨论很激烈,这个问题您怎么看?


张文宏:上海的治疗是中西医结合的,而且合作非常愉快。要说谁的疗效好,我觉得分清这个没什么意义。这就如同两口子过日子,日子过好了,非要分清是谁的功劳吗?这也是没法分清的。如果一定要说谁的功劳大,就只能完全不采用其他方式,只用中药或只用西药,然后拿出来比对。做这样的试验,对病人来讲,伦理上也过不去,难不成为了做这样的试验,就置病人的生命于不顾?明明需要吸氧了,但我只用中药,就不给你吸氧,这说不过去。中医西医都是医学,现在中国的治疗都是中西医结合的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

记者:很多人都在关注疫苗的进展,您能介绍下吗?


张文宏:在中国各条疫苗战线上,进展都挺快,也都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,但疫苗从动物试验有效,抗体出来,到人体的临床研究,再用于人身上,需要一个非常严格的过程,哪怕再着急,流程也不能缺。因为疫苗是用在人身上,安全性要有极大的保障。最顺利大概也要一年左右的时间,到时候中国的病例可能都没有了,又让谁来做临床试验呢?如果这个疫苗是中国做的,拿到国外去做临床试验,人家又愿不愿意接受呢?这些都是问题。所以,我们说疫苗是为了明天而准备的,谁也不知道疫情会不会再来一波。


记者:据了解,您主编的《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》发布后广受追捧。随后被翻译成了英语、意大利语、波斯语、越南语等多个语种传向世界。


张文宏:对,现在世界各地都在问我要,我连一分钱版权费都没收(笑)。


记者:很多人希望在疫情结束后,能听您谈谈爱情观,讲讲育儿经,并且跨界再出几本书。


张文宏:这大可不必,我比你们高明的地方,就是对新冠病毒的了解。至于其他的,年轻人都比我懂得多,我已经out了。


记者:采访您之前,心里挺忐忑的,因为之前有记者被您“怼”过,所以稍微有些担心。


张文宏:那件事啊(“喊停记者提问”一事),我不愿意回答,是因为我一般拒绝跟大家直接讨论具体的细胞类型,这种话老百姓听不懂,我们没必要把这个展现在公众面前,因为你不应该讲大家听不懂的语言。

我和记者沟通,实际上是在通过记者与公众沟通。这次疫情非常特殊,要控制好,就必须要发动公众,如果大家不理解不配合,疫情是控制不好的。所以一定要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话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

如果只讲官话,那没人喜欢看,但如果你讲得很有意思,就容易被网友断章取义,都不联系上下文语境。年前疫情刚刚暴发时,我提到上海的风险很大,因为春节期间,每天进出上海的人很多,我这么说,也是想提醒大家认真做好防护,但是年后上海准备复工的时候,这句话又被网友拿出来说了。

前两天,我在“华山感染”中发的那篇文章(《张文宏:大流行状态下的国际抗疫与中国应对——国际战疫动态与展望(二)》),短短一天时间内,在微博上的转发阅读量接近十个亿,很多媒体摘了里面的一句话做标题,一下子传播开了。断章取义、标题党,都太可怕了。


记者:您怎么看待自己的这波“硬核”圈粉?


张文宏:我就是个普通人,疫情过后,一切随风而散。


END






限时福利来啦!



掌上医讯心血管频道心血管领域医生汇总了几十部2019年更新的指南/共识涉及高血压、冠脉综合征、心律失常、心衰等多个领域!限时免费赠送给大家!


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

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关键词“心血管指南”领取



欢迎关注掌上医讯心血管频道,我们面向心血管领域的医务工作者,为您们提供国内外学术资讯、病例分享、直播课程、医学科普等,期待与心血管领域的医生们共同成长!


专业、实用、新鲜,我们最懂你想要的!




往期推荐


1、疫情未过,又现伤医事件!下次疫情我们还有足够的医生吗?


2、英雄回家!41支医疗队含泪撤离武汉:这一刻,我终于听懂了国歌

3、李文亮医生,训诫撤销了,他们道歉了,你知道吗?


4、31张武汉城市名片,致谢每一位拼过命的英雄


5、重磅!中国研制的新冠疫苗已经注射人体



☟☟☟



 福利来了!


福利一:「军医版」职称考试题库新升级,买就送继教学分! 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福利二:「人卫版」高级职称考试习题集!




为“掌上医讯”设一颗小星星吧~

可以更快找到小掌哦



好看的人都在戳在看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